人民日报:“笛声传四海·同心共富路”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来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 浏览次数:()

笛声悠扬传四海,民族共筑同心圆。7月12日,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竹香沁脾、笛韵萦绕,一场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的“笛声传四海·同心共富路”活动在此举行。各民族群众齐聚“中国竹笛第一村”,以非遗为媒、以共富为桥,共绘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

漫步紫荆村,各族群众被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吸引:竹笛匠人现场展示制作工艺,返乡青年将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销往全国,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活动现场,各族群众与竹笛匠人、返乡创业者深入交流,为竹笛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有人提议开发竹笛主题文创产品,有人建立“非遗协作联盟”,让竹笛声不仅响彻中华大地,更要飘向世界,让各国人民听见中华民族繁荣的声音。据了解,中泰竹笛制作技艺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泰竹笛具有做工精细、外观精美、音响优雅等特点。今年5月,“中泰竹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余杭区第四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一认证不仅提升了竹笛的品牌价值,更标志着其品质、声誉与地域特色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权威认可,为产业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泰竹笛制作体验环节,各族群众两两结对,共同打磨竹材、雕刻纹路,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在协作中交融,非遗成为传递友谊的纽带。近年来,余杭区统战“同心圆”工程多点开花。例如,中泰街道在余杭区委统战部指导下发布了“七色同心圆”工程,从文化、共富、聚智、服务、阵地、传播、联谊七个维度,延伸工作触角,细化为同心、同向、同智、同力、同享、同聚、同融七个子品牌。本次“同融紫”主题活动正是通过文化共融、产业共富,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余杭将继续深化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深度融合,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让更多非遗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共同富裕理念的亮丽名片,书写新时代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关闭打印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