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浏览次数:()
一、2024年总体工作情况
(一)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公平竞争会审制度、审查抽查制度、举报反馈制度等。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法治政府以及质量工作等考核范围。召开杭州市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委员会年度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二)创新试点引领先行。2022年杭州被国家总局正式批复成为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城市。2024年,杭州市级层面先后对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137件重大政策措施展开会审,对其中61件涉嫌违反公平竞争的文件坚决提出调整意见,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上城区、萧山区分别开展公平竞争审查集中审查、政府特许经营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试点,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力争打通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的衔接堵点,为全省域有序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探索新路径、构建新机制。
(三)资源配置保障有力。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公平竞争第三方抽查、评估工作,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工程建设、保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共抽查71个部门2026个文件,确认问题政策文件57件,问题招投标文件39件,编制并发布《杭州市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报告》。以竞赛为契机磨练审查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全省公平竞争审查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四)专项行动查漏补缺。发挥联合协调作用,在市级各部门及各区县间开展交叉检查,出动检查人员124人次,核查线索9条,督促整改79件;完成全省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任务,对温州市85份疑似问题件进行核实,上报问题件10件;开展国家局长江经济带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专项行动,发现问题件2件,在全省发现问题数最少。截至目前,相关问题均已反馈完毕。
(五)培训宣传提升意识。组织市内179家知名企业开展反垄断合规辅导培训,培育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省级反垄断合规标杆企业。邀请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王健教授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对《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进行授课。组织专家对省律协、全市11个区县和6个市级成员单位进行条例培训和实际案例宣讲,共计30场。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期间,制作宣传视频,通过“五进”活动,在企业聚集区域、交通站点张贴宣传海报5000余张,在大型商场LED屏、地铁站台等播放公平竞争视频一万余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查标准适用难亟待解决。各地普遍反映,审查标准是框架性的指导原则,与精准的例如执法类的条款不同,每个审查员对标准的理解不同,标准把握不准是制约制度实施效能的突出问题,部分标准在实践中存在较大分歧。
(二)审查规范性认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对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规范性认识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自我审查的主体责任,在进行会审时存在要求反馈审查意见的时间过紧、提交的文件超出会审范围、用征求意见替代会审等程序问题,影响审查质量和时效性。
(三)审查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人员力量薄弱、审查能力有待提升与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广、专业性强、审查量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作为提高审查质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目前也尚未在各区县普及应用。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公平竞争审查配套细则,出台“一手册两制度”(即杭州市公平竞争审查实操手册、杭州市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制度和抽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
(二)深入开展公平竞争与反垄断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深入开展公平竞争与反垄断专项行动,重点清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指导落实闭环整改,实现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问题整改率100%。
(三)高度重视公平竞争审查能力建设。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为指引,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逐步加强审查程序、审核标准等方面的培训,以案例为导向,实用实操为重点开展培训,以提升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平竞争实质性审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持续提升公平竞争审查质效。做好企业反垄断合规培训,计划辅导重点企业100家以上、行业协会5家以上。持续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抽查工作,继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协助开展审查和定期评估,推动审查提质增效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全力争取公平竞争审查全省试点,探索特定领域、特定行业的公平竞争审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