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778/2023-00100
发布单位: 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部门: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开形式: 政府网站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2-21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1日 浏览次数:()


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开展法治杭州八大专项工作以及“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取了新成效。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正确方向,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等纳入年度学习计划,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利用“公务员云讲堂”“学习强国”、党员固定活动日等载体,持续推动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引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市场监管立法、执法、执法监督、普法等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强化党委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局党委切实发挥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统一谋划和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处室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责任体系。

三是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短板弱项,细化分解任务,强化过程管控,以疫情防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兴领域立法立规、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全面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二)立足“主责主业”,市场监管职责依法全面履行

一是围绕“法治防疫”,精细化落实监管措施。牵头建立市级物防专班,完善“1+5+X”机制,率先建立杭州市大物防在线平台。持续推进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外卖配送、药店、冷链食品、进口水果销售等“无疫单元”建设。加强防疫物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省率先建立集中隔离点食品安全保障地方标准。

二是围绕“创新试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牵头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27项改革任务,助力杭州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工作。优化市场准入准营机制。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积极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行新型监管机制。探索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印发《杭州市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检查率99.96%,“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覆盖率100%,双随机任务信用规则关联率95.64%。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包容审慎柔性监管。先后出台优化监管服务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实施柔性监管服务经济稳进提质的“双十五条”等政策,明确55种不予行政强制、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的事项清单,适用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135件,减轻处罚案件552件,对3.37万家逾期年报市场主体实行“首违不罚”,为5.03万家市场主体提供信用修复服务。

三是围绕“建设统一大市场”,高质量服务产业兴盛。促进公平竞争。入选市场监管总局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地区,建立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制度;共审查新增文件1252件,清理存量文件3789件,废止、修订问题文件295件。服务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开展全国网络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并提交申报材料;在云集、微拍堂、单创等10家平台开展“平台点亮”工程试点;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助力共富示范区建设。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新增核准地理标志1件;大力推进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动成立西湖龙井茶农协会。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护航亚运”“铁拳”“亮剑”、美容美发行业破潜、“西湖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市场监管领域各类违法行为,共办结案件15878件、罚没款2.11亿元。

四是围绕“除险保安”,严守安全底线。杭州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聚焦政治安全、防疫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重点工业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市场秩序安全、内控安全等8大领域,开展护航二十大除险保安专项行动,稳步推进亚运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市场监管领域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聚焦新兴领域,市场监管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全国首个餐饮外卖地方政府规章《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被列为《杭州市2022年政府立法计划》重点项目,召开立法座谈会4次,接受市政协立法协商调研2次,接受市司法局立法协调8次,反复修改完善,已于近日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完成政府规章预备项目《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修订)》和调研项目《杭州市预付式消费交易管理办法》调研、论证等工作,按时报送规章草案和调研报告。

二是全面助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出台《杭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实施办法》《杭州市市场主体除名试点工作暂行办法》《杭州市工业产品(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一证多址”指导意见》《杭州市自动售货设备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杭州市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尽职免责若干规定(试行)》等制度文件,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三是全力推进平台经济合规发展。制发《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直播营销主体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直播营销领域行政执法指南》《医疗美容网络直播领域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统一执法和指导的口径与标准,全面助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

(四)坚持多措并举,行政执法监督效能切实提升

一是重视外部监督。全年新发生被复议案件7件(另有结转1件),已审结7件;新发生一审应诉案件15件(另有结转5件),已审结16件;未发生败诉(被纠错)情况。办理反馈检察建议书1件,司法建议书1件,复议意见书1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36件;办理市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54件。办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82件。完善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履职机制,开展特邀执法监督员执法监督活动。

二是深化内部监督。开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执法监督、《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第二十六第三款及市局相关意见执行情况专项执法监督。开展全市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质量评查,共计评查书式案卷和电子案卷62件,及时发布评查结果通报。参加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荣获总分全省第一;参加市场监管总局案卷评查,选送案卷被评为优秀等次。组织第二届行政处罚案件“审核能手”竞赛,评选出“十佳审核能手”。充分发挥层级监督作用,向区、县(市)局发出执法监督通知书7份。

三是强化法制审核。强化风险防范,加强法制审核统筹,完成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124件,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达100%;完成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 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19件、机关合同合法性审查198件、请示答复法制审核36件。

(五)注重守正创新,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切实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组织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法4次,结合班子年终考核,认真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工作。组织全市系统参加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学法考法”活动,实现参与率100%。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商事登记、知识产权、反垄断等市场监管法规政策培训24期,受训超过5万人次。

二是协同推进法治宣传数字赋能。参加第六届“阿普杯”普法创意大赛和省市场监管局普法微视频展示活动,获评一类作品1件、二类作品2件、三类作品3件。借力“3·15”“知识产权宣传周”“计量日”等主题日,通过平台、微信公众号向公众宣传放心消费、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时代的计量等法律法规。通过直播、短视频、手绘漫画等各种方式发布消费热点和消费警示,宣讲消费维权知识。发挥监管优势,组织制作亚运知识产权、医美广告、网络购物等题材的公益广告片,通过电视台、公交电视、地铁电视、系统微信矩阵等多种渠道播放。创新启用执法培训“云课堂”,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派员助力授课,全系统共275人参加培训。

三是持续推动法治宣教基地建设提速加码。组织临平区局、余杭区局、钱塘区局成功申报全省系统第三批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市食药院、滨江区局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等四家单位申报杭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本系统逐步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监管特色的、可看可听可学的普法教育基地。

二、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局也清醒地看到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一是市场监管领域法规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新业态、新模式领域存在立法或配套制度空白的问题;因上位法修订、形势发展等原因,原有的部分地方法规、规章亟待修订。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法律法规修订、推行包容审慎柔性监管等原因,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配套工作机制尚需健全;全方位、立体式执法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创新。三是市场监管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职能众多,监管领域宽广,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线上线下市场交织融合,创新和保护等需求更趋多元,市场监管难度和复杂性明显增加,对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2022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我局党委书记、局长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亲自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创造条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程参与市场监管重大事项、复杂或重大案件的集体讨论,主持研究审议重大行政决策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9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56件;推动完善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项监督,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带头出庭应诉,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组织实施普法规划,严格落实集体学法制度,带头集体学法4次;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首次举行新任命干部就职宪法宣誓仪式,范建军局长亲自监誓。

四、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突出政治引领,确保法治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聚焦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用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并贯彻落实到各项法治实践中。

(二)服务中心大局,在依法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上再发力。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决策部署,以法治为支撑,重点抓好亚运服务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稳进提质、助推共富示范、强化执法维权等工作,更好履职尽职,彰显法治市场监管价值。

(三)聚焦重点领域,在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上再突破。继续在重点和新兴领域深化立法探索,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法规制度供给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杭州市专利管理条例(修订)》《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修订)》《杭州市预付式消费交易管理办法》等立法立规工作,聚力“共富示范”,以良法善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四)强化风险防范,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上再提升。贯彻落实《浙江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积极运用法治手段给行政权力运行定规矩、划界限。立足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兼治,继续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行政协议以及请示答复的法制审核(审查)。借力外部监督,深化内部监督,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五)夯实基础保障,在打造法治队伍上再深入。加快推动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锻造一支政治坚定、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专业高效的法治工作队伍。提升法制队伍业务能力,以新颁布法律法规以及法制业务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开展专业性、实务性培训,开展案卷评查和“审核能手”竞赛。加强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开展多层次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各类教育培训,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强化战训结合。加强执法基础保障,完善数字化执法办案区、执法办案能手梯队建设。

 


 

关闭打印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