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浏览次数:()
为确保2022年中高考工作安全、平稳、顺利进行,多地积极行动,全力保障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
拱墅区局早谋划、早部署、早组织、早实施,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协调配合到位、服务考生到位,全力以赴做好高考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抽检+宣传,提升学校责任意识。结合2022年度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安排,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依法核查处置抽检不合格食品,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普及食品选购、餐食选择等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饮食消费,饭前便后洗手,不购买“三无”食品。提倡结合考前的健康需要,不聚集用餐,分餐或使用公勺公筷,优先选择烧熟煮透的食品和减盐、减油、减糖的健康餐食。
事前+事中,发挥市监红盾力量。把保障高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等重点单位,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品种的隐患排查力度,及时督促相关单位必须在高考前整改到位。全局共抽调20名执法人员到到10个高考供餐食堂及供餐餐饮单位驻点保障,负责审核菜单、监督现场流程、开展洁净度快检等工作,全程守护高考食品安全。
应急+共治,形成部门工作合力。严格落实高考期间值班值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细化流程,提高校园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防范和迅速妥善处置高考期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同时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公安、宣传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保障高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合力。畅通“12315”等投诉渠道,接到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后,迅速妥善处置。
西湖区局对辖区杭州学军中学、杭州绿城育华学校等7个高考点进行专项食品安全预查。该次预检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28人次,发现问题隐患9个,均已当场整改。
一是以点带面辐射监管。重点对点位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的资质证明、食物中毒防控措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记录制度、环境卫生、人员健康证和餐具清洁消毒等情况组织检查,根据供餐要求事前审核菜谱,严格限制高风险食品。
二是宣传引导强化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集中约谈高考考点学校食堂负责人,要求其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底线意识,现场签订《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7份。
三是全程把控巩固防线。制定高考期间“专人进驻、封闭管理”人员方案和检查清单,对点位学校进行实时监管、全程监管,做到每日每餐必查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加工操作过程、清洗消毒状况、留样制度落实情况等关键环节,确保广大考生饮食安全。
富阳区局为强化端午、高考、中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三步走”统筹开展辖区端午节和高考中考期间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考生餐饮安全。
一是提高思想,压实责任。主动约谈辖区中高考学校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52人,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强调学校必须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要求,规范原料进货查验、餐食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管理、食品留样等行为,发放《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自查表》、《重大餐饮活动保障要点》52份,要求对标对表自查自纠,并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和教育局有关学校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
二是联合检查,排除隐患。联合教育、卫健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严查学校食堂安全管理、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食材贮存、加工制作、食品留样、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共检查中学26家、小学57家,幼儿园116家、其他学校5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20余项,督促相关单位必须在端午节和高考、中考前整改到位,将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监督抽检,加强培训。结合年度计划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对辖区13家中小学食堂抽检50余批次,加大对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腌制品等重点品种的隐患排查力度,后续及时公布抽检结果,依法查处抽检不合格食品。开展校园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线上培训,普及个人卫生规范化操作、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防控措施等食品安全知识,提升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高考、中考期间,该局启动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机制,明确监管责任人,落实监管责任制。对考点学校食堂实施全程监督、驻点保障,逐一审查食谱、每餐开展监督检查,做到每日每餐必查,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建德市局严把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开创“三段式”工作法,确保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零事故”“零投诉”。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7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20余家次,抽检食品、餐具7批次。
一是“方程式”检查,制成问题检查导向平衡。按照“质量安全的食材+良好的操作规范=可控的食品安全”的工作原则,针对学校食堂、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的现实情况,形成主体资格、组织制度、人员管理、采购验收及索证索票、食品加工过程与控制、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七大方面的检查列表。对考点食品安全负责人及校园周边经营户开展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培训会,结合《食品安全法》、中高考期间违法风险点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督促经营单位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已开展培训3期,参训人员130余人次。
二是“流线式”管控,形成驻点保障力量平衡。依托“众食安”APP,实现学校食堂智慧监管,通过学校智能“阳光厨房”系统的视频直播、AI抓拍等功能,抓拍不规范操作98次、温控设备预警31次。各基层所落实专人,对各考点实施驻点保障,形成分环节流水线式检查模式,重点检查食品原料来源、添加剂使用、食品留样、餐具消杀等情况。每日安排专业检测人员对考点食堂的食材现场进行农残、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项目开展快速检测,对于检测有问题的食材,坚决杜绝加工使用,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回头式”整改,达成问题产销动态平衡。针对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200余项问题,通过现场指导和约谈等方式组织“回头看”,抓好问题整改验收,进行源头管控处置,做好动态平衡销号,确保中高考前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整改到位。就考生及家长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及问题高发区域,整理发布消费警示。同时畅通举报投诉通道,安排专人受理中高考期间举报投诉,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确保问题快速受理、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