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489778/2021-06448
发布单位: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责任部门: 办公室
公开形式: 政府网站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时间: 2021-07-02
关联类型:

《杭州市商事登记中介服务管理办法》解读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2日 浏览次数:()

一、制定背景

自2017年浙江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但在商事登记服务中,商事登记中介服务行业在满足市场客观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登记质量良莠不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虚假登记等情况,不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还影响了商事制度改革举措切实落地。

为保护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事登记中介服务行为,维护中介服务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用标准化、数字化、信用管理、行业自律建设等举措,引导和推进商事登记中介机构及中介从业人员开展优质高效的商事登记中介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浙江省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规定,按照“市场导向、政府监管、规范运作、提速增效”的原则,结合杭州实际,制定《杭州市商事登记中介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二、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五号)

5.《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

6.《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22号)

7.《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3号)

8.《浙江省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3月29日印发)

9.《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66号)

10.《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登记申请文书规范〉〈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的通知》(国市监注[2019]2号)

11.《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2.《关于印发〈杭州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开办企业“分钟制”办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杭营商办[2020]5号)

三、主要内容

本《办法》界定了商事登记中介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和商事登记中介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中介从业人员”)的涵义,重点围绕中介机构和中介从业人员的服务规范、信息确认、信用管理和行业自律等四个方面做了相应规定。

一是落实机构主体责任,实现规范化管理。《办法》要求中介机构开展商事登记中介服务应当明示身份、规范经营;中介从业人员提供商事登记中介服务应当诚信负责、依法办理。要求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中介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中介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旨在落实中介机构主体责任,限制以经营为目的、以个人名义从事商事登记中介服务。明确要求中介机构及中介从业人员应当对委托人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旨在保障委托人登记数据安全,引导和推进中介机构开展优质高效的商事登记服务。

二是实施信息确认管理,实现数字化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中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依法归集中介机构及中介从业人员信息,包括中介机构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中介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执业状态,并由中介机构进行信息确认。中介机构及中介从业人员未按规定确认信息的,系统将自动识别并提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信息确认,规范执业。通过信息确认管理,可以有效地掌握中介机构及中介从业人员的商事登记中介服务行为数据,从而实现对监管对象全方位数字化监管。

三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实现动态化评价。市场监管部门对纳入中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中介机构及中介从业人员实施信用管理:对中介从业人员办理的商事登记业务进行动态评价,实施信用积分管理;对中介机构实施信用等级管理,评价指标包括业务质量评价、服务规范评价和行业自律评价等。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激励措施和限制措施。通过信用管理、动态评价,能有效督促中介机构规范经营,激励中介从业人员自觉提高执业水平,从而提升中介服务质量,维护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实现立体化共治。鼓励中介机构依法自愿组成商事登记中介服务行业组织,建立中介行业自律机制,形成行业服务标准,实行规范管理,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政企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通过行业自律建设,推动管理机制全面落地,多方位强化管理实效,有效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社会监督的立体化共治发展新局面。

四、相关问答

1.出台本《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去年以来,杭州市持续重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对虚假注册公司、冒用公司名义虚假银行开户等行为严肃处理和专项整治。少数中介机构和中介从业人员存在申请材料弄虚作假、乱收费、恶性竞争、信息不实、人员管理混乱等不良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登记秩序,损害了杭州的营商环境。出台本《办法》主要为了保护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事登记中介服务行为,切实加强对商事登记中介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维护中介服务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对商事制度改革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2.本《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办法》界定了商事登记中介机构和商事登记中介从业人员的涵义,重点围绕商事登记中介机构和中介从业人员的服务规范、信息确认、信用管理和行业自律等四个方面做了相应规定。本《办法》明确机构主体责任,实现规范化管理;实施信息确认管理,实现数字化监管;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实现动态化评价;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实现立体化共治。

3.本《办法》对“商事登记中介从业人员”是如何界定的?

《办法》第一条三项规定“本办法所称商事登记中介从业人员,是指掌握商事登记业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代表中介机构为委托人提供商事登记中介服务的个人

4.本《办法》对“以个人名义从事商事登记中介服务的人员”是怎么规定的?

《办法》第一条四项规定“以个人名义从事商事登记中介服务的人员,以经营为目的,一个自然月内受托办理商事登记业务数量超过5件的,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或者与中介机构建立劳动关系,以中介机构的名义执业。”

目前,办理商事登记业务的人员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与中介机构有劳动关系的中介从业人员,代表机构执业(该类人员属于本《办法》管理范畴);二是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等机构组织,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特色小镇等投资创业平台的管理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代表本单位,为委托人办理商事登记业务的(该类人员参照本《本法》管理);三是企事业单位员工,受单位委托为本单位办理商事登记业务(该类人员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畴);四是以个人名义从事商事登记中介服务的人员,以经营为目的,代表个人执业,通常情况下,办件数量较多(本《办法》第一条第四项规定旨在规范该类人员);五是以个人名义从事商事登记中介服务的人员,不以经营为目的,因熟悉业务而帮亲戚朋友代办的,通常情况下,办件数量较少(该类人员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畴)

5.“商事登记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有哪些?

《办法》要求商事登记中介机构开展商事登记中介服务应当明示身份、规范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商事登记服务;要求建立健全商事登记中介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中介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及时完善中介机构及其所属中介从业人员相关信息,做好信息确认和更新;明确要求中介机构及中介从业人员对委托人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保障委托人登记数据安全。

6.信息确认的途径有哪些?

市场监管部门为中介机构及其中介从业人员的信息确认提供便利化渠道,信息确认方式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中介机构采用线上信息确认的,可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法人账号或电子营业执照登录中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系统自动匹配的相关信息进行信息确认。中介机构采用线下信息确认的,可到住所(经营场所)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窗口办理。住所(经营场所)不在本市辖区范围的,可就近到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窗口办理。

7.信息确认的内容有哪些?

信息确认的内容包括中介机构的基础信息(机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机构联系人电话、机构地址、机构类型等),中介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联系电话、住所等)和执业状态(在职或离职)。

当中介机构基础信息发生变动或者其中介从业人员基本信息或执业状态发生变动的,中介机构应及时更新。中介机构未及时进行信息确认或更新的,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提示,并指导帮助其完成信息确认,规范执业。

8.中介从业人员信用积分不达标的还能继续从业吗?

对信用积分不达标的中介从业人员实行限制措施,暂停受理其提交的商事登记业务申请,最低限制期限为一个月。被限制的中介从业人员应当参加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商事登记业务、信用管理,及其他法律法规知识的免费培训,考核通过后恢复信用积分并解除限制,可继续从业。

五、解读机关

解读机关: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解读人:俞仁杰

联系电话:0571-86439589

关闭打印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