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召开“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数字赋能市场监管”新闻发布会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浏览次数:()

     10月28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数字赋能市场监管”新闻发布会,邀请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就市场监管系统近年来对标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依托数字化创新驱动,上线“亲清在线”商事登记板块打造“指尖上的窗口”,试点推进“一体化  数字管”新型监管机制改革,以“大数据”赋能食安治理新模式进行介绍,为助力打造智慧城市治理杭州样板提供市场监管经验。
    五个零、分钟制
     用改革减法为营商环境赢高分
     2019年,杭州市“开办企业”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四;今年5月,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杭州市为2019年度全国落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
     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是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多年来深耕商事登记便利化的动力源泉。对标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市场机制最活市、改革探索领跑市,杭州坚持“整体政府”理念和“一件事”标准,以“五个零”为准绳打造“亲清在线”商事登记新模块,以“分钟制”为目标刷新杭州开办企业新速度,以“头雁”标准交出改革高分报表。
     依托“城市大脑”数据归集和协同共享的强大优势,“企业查档”和“无违法违规证明”办理这两个商事登记领域最高频的公共服务事项,以“零跑次、零纸质、零时限、零人工、零材料”率先实现政企服务“一键达”,6月24日上线以来,已办理企业档案查询业务4.2万件,自动出具《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1200余件。再如开办企业一窗平台,在原有“全程网办”的基础上,依托城市大脑“智库”进一步强化改革联动,使得37项“多证合一”改革事项中,有6项从原来的填写数据备案优化为无需信息采集直接推送。
     由信息采集替代纸质申报、由数据分析替代人工审核、由集成服务替代单一审批、由在线直达替代逐级报批……目前在杭州,开办一家企业到底有多快?10月16日的随机抽样显示,杭州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代理人董先生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准确、完整地提交设立登记申请、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资料后,仅半小时就收到了审核通过信息。随后,在上城区行政审批中心开办企业服务专窗,仅用时14分钟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公章、发票和税控设备。
     商改的革故鼎新已成为杭州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开办企业从最初的以“周”计,到后来的以“天”计、以“小时”计,再到如今的以“分钟”计,不断递减的计时背后,是杭州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协同、用减法为营商环境赢高分的持续探索,不仅仅是保市场主体,更为孕育市场主体提供了接续有力的新动能。
     一体化、数字管
     用协同高效为市场机制添活力
     以往,各行政执法部门、不同层级都有大量涉企监管事项,分头查、重复查既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又给企业正常经营带去了困扰。为此,以“企业减负、监管提效、市场秩序无风险”为目标,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提供新型监管机制改革杭州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创新成果亦是杭州近年来持续优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谋划先人一步,创新快人一拍。今年,杭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监管机制“一体化、数字管”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对照“互联网+监管”国家和省级监管检查事项目录清单和市地方法规、规章,杭州现已完成市场监管系统领域监管检查事项的全面梳理,形成了重点领域“红码”事项、双随机“黄码”事项和柔性监管“绿码”事项“三张清单”。即:将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检查事项标记为“红码”,制定严格的年度监管计划和措施,确保重点监管对象全覆盖、检查高频次,守好安全底线;除“红码”事项外,其他事项原则上都按比例实行“双随机”抽查,即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均通过软件系统随机抽取,确保执法的公正性,避免任性执法;而杭州改革的最大亮点则在于“绿码”,就是将“黄码”事项中,法律法规没有设定日常主动检查要求,或是虽有日常监管要求,但经大数据分析近三年监管秩序合规情况良好或是经审慎评估后认为企业违法危害轻微的监管检查事项进一步转化为以柔性监管为主的“绿码”,通过举报投诉处理、转办交办的“事件触发式”检查来替代主动发起的日常检查,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查”。
     经优化,市场监管系统市级市以下218个监管检查事项中,“红码”事项30个,占比13.8%;“黄码”事项130个,占比59.6%;“绿码”事项58个,占比26.6%;通过试点,杭州将省级未明确的46个事项纳入双随机抽查范围;柔性监管创新又使对企业主动发起的监管检查事项减少24个;双随机抽查和柔性监管占比达到86.3%,较改革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下一步,杭州市场监管系统还将建立内部联合检查事项清单,推进“一件事”监管检查和“多头并进”式联合检查,提高“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比例。监管检查过程还将突出信用约束,全面运用数字化信用评价结果,以信用监管、风险评估数据为依据,决定“做什么、查什么、怎么查”。目前,杭州市场监管系统78.2%以上的双随机检查已将信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分类监管的依据。
     此外,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和市场监管信用及风险评估软件,杭州已实现对监管对象采用非现场数字核查或数字核查与现场检查混合的检查机制,既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也减少对企业的上门打扰;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的评估报告,每年对“红”、“黄”、“绿”码的监管检查事项进行动态调整、修正,促成日常监管检查制度良性化自我完善,用协同高效激发市场机制内生活力。
     全链条、可溯源
     用数字“智控”为放心消费增动能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次,为共建共享放心消费标杆城市,杭州全面启动“创建高水平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行动”“放心消费迎亚运”等工作,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用数字“智控”打造了一条从生产、流通到餐桌的全链条智慧监管应用场景。
     生产环节,致力于通过“一企一码”架构企业身份数据库的“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应运而生,  通过全闭环精准监管,实现全链条追溯管理。全市1795家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269家名特优和阳光透明食品作坊均“连云入网”实现全覆盖,现已录入产品可追溯数据5649条,购销台账数据5763条,生产台账23085条,登记从业人员10627人,获取企业主体责任自查报告797份,发起食品召回18次,实现食品安全零事故。监管人员在线巡查企业及小作坊2300家次,录入平台登记数据8.2万条,产生预警信息3.98万条,依托线上智能监测预警开展线上监管。
     流通环节,以食用农产品溯源、检测信息和索证索票数据归总为重点,研发“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风险预警平台”,通过红黄绿“食安码”“一户一码”,实现进入销售流通环节的食用农产品入场来源可溯、场内流转可查、出场去向可追。
     同时,针对进口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的实际,依托“浙冷链”系统全面做好高风险冷链食品“物防”工作。通过上游供货企业赋码,下游经营者扫码等区块链技术,实现从产品供货首站到食品消费环节对产品最小包装的追溯管理。现已覆盖全市2911家重点企业(其中:首站企业757家),含二维码产品入库85.80万个,出库51.65万个,累计完成追溯码62.08万个。同时,以骆家庄农贸市场和新时代家居广场为试点,商品交易信息化、市场监管集成化、运营管理智慧化、商品安全溯源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五化”市场提升改造,正向全省铺开。
     餐饮环节,全国首创“餐饮企业健康码”,实现食材来源可追溯、从业人员底数清、仓储条件可监测、操作环节全监督,目前全市7.3万家餐饮企业实现全赋码,已扫码79354人次;依托“物联感知”“智能抓拍”技术持续提升“阳光厨房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设置专间温度、冰箱冷库、紫外线灯等14种状况异常预警,对厨师未戴帽、工作场所抽烟、玩手机等14种违规操作进行AI抓拍预警,加强卫生环境智能监测。全市已有1056家餐饮单位安装物联设备4675件,发出异常预警10237条;实现对2080家餐饮单位违规抓拍,累计抓拍72380次。
     “一码直观食安心脏,一指直通监管终端”,杭州用数字“智控”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精准监管能力,用“舌尖上的安全”为杭州放心消费大环境赋能加码,也让杭城百姓在品尝“人间烟火味”时,能更好地共享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所带来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关闭打印 置顶